QSR: 末次冰期以来安庆地貌变迁过程及其对长江中下游演化的启示意义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其中下游地区更是人口密集、经济繁荣的核心地区。然而,关于长江中下游河段的地貌演化过程及其控制机制尚不清晰。本文对长江下游的安庆地区开展了详细的野外调查,并在河谷中钻取了5根透底岩芯。通过对岩芯开展详细的沉积学、年代学(光释光和14C)分析测试,结果表明:通过对样品光释光性质研究,包括样品的光释光信号组成剂量恢复实验光释光实验,结果显示这安庆的河流沉积物光释光信号以快组分为主,适合光释光测年。粗颗粒石英存在晒退不完全,最小年代模型年代更接近河流沉积物埋藏年代。光释光和14C测年结果表明安庆地区河流沉积物堆积发生在~44-33 ka和11-0.2 ka期间;而在>44 ka和33-11 ka期间则发生了大规模的下切。

此外,我们还综述了长江中游至入海口河段的13个钻孔沉积相变化和测年数据。结果表明,大多数河流沉积物堆积形成于MIS 3和MIS 1期间,而在末次冰盛期(LGM)期间则出现了明显的侵蚀间断。LGM侵蚀边界的深度逐渐从中游向下游降低,从岳阳段钻孔的12.9 m asl降低到入海口钻孔的约-84 m asl。冰期-间冰期气候周期驱动的海平面升降是长江切割-堆积过程的主要驱动力。海平面升降的最远影响范围可能抵达距离当前海岸线约1200公里的内陆地区。



image.png

1. (a, b) DEM影像显示显示长江沿线和安庆的钻孔及地形特征。


image.png

2 柱状图显示安庆钻孔岩芯地层及光释光年龄和14C年龄。其中斜体数据为异常年龄(详见文中)。


image.png

3 长江中游至入海口河段岩芯年代数据与古气候代用指标、海平面变化记录比较。


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权威学术期刊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Wu, X., Wang, L., Ta, L., Guo, C., Qiao, L., Wang, H., ... & Hu, G.* (2024). Fluvial landscape change in Anqing through the last glacial cycle: Implications for eustatic controls on the Yangtze River's continental-scale incision-aggradation cycles. Quaternary Science Reviews, 333, 108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