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Michael E. Oskin教授来我所访问交流

应我所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刘静邀请,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麦克·奥斯肯(Michael E. Oskin)教授于2019年10月12日至10月24日来我所访问交流,期间与刘静工作组成员对金沙江流域活动断裂与河湖相沉积和地貌、以及澜沧江流域的河流阶地共同开展野外地质调查工作。

1.PNG


图1 金沙江沿岸保存的湖相-河流相沉积的野外考察照片

青藏高原东南缘为缓降型高原边界,发育高海拔而低起伏残余地貌与深切河谷并存的瞬时地貌,是研究活动造山带地貌形态和演化,以及构造、地表过程和气候之间相互作用的天然实验室之一。刘静工作组已经在该地区系统开展构造地貌研究工作,包括数字地貌分析、古高度重建、不同时间尺度的侵蚀速率量化(包括低温热年代学、河流阶地、现代河沙宇宙成因核素10Be浓度等)、以及地貌演化的数值模拟等,研究成果已经陆续发表在国际期刊上EPSL、Tectonics、GRL、Tectonophysics、Lithosphere等。而藏东南水系演化与活动断裂之间的关系等相关问题一直存有争议,此次双方合作研究,一方面,调查了横跨金沙江的活动断裂新生代晚期活动性,另一方面,对金沙江沿岸保存的湖相-河流相河谷充填记录以及河流阶地进行了调研,开展了针对性的野外调查、以及沉积物埋藏时间和地貌面废弃时间的测年方案的讨论。麦克·奥斯肯建议对研究区开展详细的野外填图工作,并就湖泊相关湖岸线和水下沉积物的识别、划分与空间对比、基于阶地面土壤剖面定性识别和划分阶地的相对顺序等方面提供诸多建设性意见。

2014年以来,张金玉等对澜沧江沿岸河流阶地开展野外调查和测年工作,并获得芒康至德钦段比较可靠的河流下切速率。然而,兰坪至云龙河段澜沧江河道宽阔,两岸保存多期河流沉积并且阶地面宽阔,河流加积和下切历史复杂且测年工作遭遇瓶颈,因而无法获得可靠的河流下切速率。此次联合考察中,麦克·奥斯肯教授详细查看了多级阶地的基岩基座,阶地沉积物沉积学特征,测年样品采集等数据细节,并提出后续系统采样的方案来帮助限定这些阶地的形成时间。

本次联合考察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后期在该地区继续开展活动构造与河流地貌的研究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双方就后续合作研究与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达成了继续密切合作的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