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tonophysics:Ms 8.0汶川地震同震断层泥中非晶质成因及其对粘土矿物成因的启示

非晶质和粘土矿物均为断层的重要动态弱化组分,而汶川地震同震断层泥普遍表现出富含粘土矿物的特征,同时在同震滑动面上发育有非晶质。然而,非晶质的成因(摩擦熔融或磨蚀作用)和粘土矿物的富集因素存在争议。

针对采集于汶川县城附近的地表同震断层泥,通过党嘉祥和周永胜与德国GFZ研究所的Christoph Janssen和Erik Rybacki合作,对断层泥的微观结构进行了从宏观至纳米分辨率(HTEM)的深入分析研究。在断层泥中发现了两种由磨蚀作用形成的非晶质:1) 蠕滑非晶质,由蠕滑磨蚀和流体共同作用生产,发育于未发生同震变形的砂岩角砾中(图1和2);2) 同震非晶质,由同震快速摩擦形成,发育于同震局部剪切带内(图3)。

本研究给出了砂岩角砾在断层带内的演化模型(图4):(1) 埋深和断层活动使得砂岩角砾碎裂,水岩反应使得粘土矿物形成于裂隙中;(2) 在间震期慢速蠕滑作用下,磨蚀和流体作用使得钾长石、斜长石、绿泥石和云母转化为富硅的非晶质和粘土矿物;(3) 同震快速滑动使得砂岩角砾磨碎为纳米颗粒,以及非晶质组分。非晶质和粘土矿物的发育不仅仅对断层具有动态弱化作用,同时非晶质的富集对断层失稳具有重要作用。

上述成果已发表于Tectonophysics,该研究成果主要获得了本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IGCEA2114)的资助。论文信息如下:Dang J and Zhou Y. 2021. Amorphous materials and clay mineral formation in the coseismic gouge from a surface rupture of the Ms 8.0 Wenchuan earthquake. Tectonophysics, 818, doi:10.1016/j.tecto.2021.229077.

原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040195121003590



图1 砂岩角砾中的非晶质



图2 砂岩角砾中的非晶质变形条带中的成分分布


图3 同震非晶质的微观结构



图4 砂岩角砾在断层带内的变形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