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历史 共筑安全 | 地质所多维度参与海城地震50周年主题活动
——聚焦科技创新与防震减灾融合发展

为纪念辽宁海城地震50周年,由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联合主办的“铭记海城地震历史 共筑安全发展环境”宣传活动于5月12-14日在沈阳新世界会展中心成功举办。地质所单新建所长率队一行7人参加本次活动,通过成果展示、学术研讨、产业对接等形式,全方位展现防震减灾科技创新成果服务社会发展的实践成效。

5月12日上午9:00活动正式启动。辽宁省王利波副省长和中国地震局倪岳伟副局长出席启动仪式并致辞。地质所在“辽宁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暨中国防震减灾事业发展成就展“的展示区,以研究所和地震动力学与强震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防震减灾科技创新为主题,突出“找震源、探过程、防震害“的科学目标,围绕地震科技成果服务地震安全,助力区域发展的应用实效,充分彰显了地质所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责任担当。参会领导、专家代表在巡展期间高度评价了防震减灾科技成果对国家能源安全和区域安全发展的支撑作用。

12日下午,地质所专家任治坤研究员、张国宏研究员和范熙伟研究员分别参加了“防震减灾+能源安全”和“防震减灾+智慧守护”主题学术研讨并作专题报告,从“履行国家使命地震 科技支撑重大工程地震安全保障”、“基于InSAR形变和数值模拟揭示水力压裂对2021年泸县MS6.0地震的影响”和“多源大数据驱动的地震灾害风险感知和应急评估方法研究”等三个方面介绍了地质所防震减灾科技成果服务能源安全和智慧守护的成果和进展。

13日上午,单新建所长带队与铁塔、电信、华为和联通等参展企业代表开展现场交流。重点探讨地震科技智能化领域的合作潜力。双方围绕应急通信保障、数据共享平台搭建等议题展开深入对话,为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应用拓展了新路径。

本次活动通过成果展示、学术交流和产业对接,进一步强化了地质所在防震减灾领域的技术引领作用,同时推动形成“政府-科研-产业”协同创新生态。未来,地质所将持续聚焦国家需求,以科技创新助力安全发展,为筑牢防灾减灾救灾防线贡献地质力量。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