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0日至26日,由我所承担的亚洲合作对话(ACD)框架下项目“亚洲合作对话(ACD)成员国防震减灾技术研修班”在北京成功举办。本次研修班在中国地震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指导下,由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精心组织主办,并得到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北京市地震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社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协助。研修班吸引了来自蒙古、俄罗斯、缅甸、巴基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耳其等9个国家的20名地震领域管理部门官员及科研人员参加。
7月21日,在开班仪式上,中国地震局科技与国际合作司副司长朱芳芳、处长赵瑞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单新建等出席并致辞,仪式由我所副所长张会平主持。朱芳芳副司长在致辞中回顾了近年来ACD成员国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合作,期待学员们加强交流互动,挖掘合作潜能,凝聚合作共识,共同提升亚洲防震减灾能力和水平。单新建所长对各国学员表示欢迎,并指出亚洲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地震灾害频发,防震减灾任务尤为紧迫。他表示,地质所已与ACD多个成员国开展了地震领域的务实合作,且建立了常态化的地震科技交流机制。单所长希望学员们珍惜机会,共同探讨先进防震减灾技术,为减轻地震灾害损失作出更积极的贡献。随后,研修班主讲老师代表陈杰研究员与项目负责人张国宏研究员分别发言。来自9个国家的学员代表也依次发言。
本次研修为期七天,课程内容丰富充实。研修课程设计以防震减灾技术为核心,依托中方在该领域的技术和人才优势,系统涵盖了地震地质、新构造、地壳形变、地震危险性评价及灾害风险评估等理论内容。中国地震领域研究专家陈杰、任治坤、张国宏、陈建业、覃金堂、范熙伟、俞晶星、安艳茹等应邀授课。此外,学员们实地参访了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国家地震救援训练基地、地震动力学与强震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并赴北京市南口-孙河断裂开展了古地震探槽野外考察。理论教学与实地考察相结合,有效深化了学员对科技专业知识的理解。在专业学习之余,学员们还参观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24》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主题系列英文书展,进一步拓展了人文交流视野。
在结业仪式上,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所长单新建出席并致辞。单所长在总结讲话中指出,学员们通过此次专业研修,不仅拓展了知识视野,提升了技术水平,更加深了对防震减灾技术的认知,为未来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他强调,本次研修班将有力促进亚洲合作对话(ACD)成员国在防震减灾领域的合作交流,共同提升地震灾害应对能力,助力区域安全稳定发展。致辞后,单新建所长为学员颁发了结业证书。
学员们纷纷表示,这次研修使其对地震地质、新构造、地震监测预测预警、地震危险性评价、地震灾害风险评估、国际救援体系等领域的发展及成就形成了系统认识,视野得到拓展,专业技术水平获得提升。他们期望依托研修班搭建的平台,把握合作机遇,加强与中方的联系,共同推动防震减灾国际合作,提升重大地震灾害风险防范能力。
本次亚洲合作对话(ACD)成员国防震减灾技术研修班在京的成功举办意义重大。研修班为ACD成员国地震领域管理部门官员及科研人员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平台,提升了学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推广了防震减灾中国经验和中国智慧,也为进一步促进我国与ACD成员国在地震领域的合作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研修班开班仪式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