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老师走了,消息来得好突然!
读博期间舍友老雷同志跟我讲了很多邓老师的故事,可毕竟邓老师和我不在一个研究室(他在活动构造室,而我在地壳形变室),一直没有机会和他老人家真正交流。后来有幸在活动构造室做博士后,于是我见到邓老师的机会多了起来。
他凡事亲力亲为,碰到难解决的问题(主要与计算机相关)时总是迈着略有沉重和缓慢的步子来我们办公室请求帮助。因为这些琐事,我和邓老师的交流多了起来。他总觉得请我们解决这些小问题会太影响我们的工作,而实际上我们并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就能够完成那些事情。其实我个人还比较享受那个过程的,很大原因在于可以趁机和他聊天(邓老师是个很有性格的人,我喜欢跟他聊天)。出国前几个月,好几次他专门喊我去办公室聊天,一聊几乎就是一个下午。邓老师完全没有架子,平易近人。考虑到他跟我大伯同龄,我跟他交流时也没有任何拘束。我们聊天的范围涉及正经的学术问题、彼此求学经历、家乡风土人情和童年生活等诸多方面。2016年中秋节之前他提出节日当晚要请我去他家吃饭,节日当天他亲自来我办公室找了我两次。我总觉得太麻烦他了,不好意思去。也怪自己当时很不懂事,假如这事发生在现在,我肯定想法子找一个很会做饭的人去他家做饭。只是再也没有这种机会了。
每次去邓老师的办公室我都会多看他的书架几眼,我这种行为肯定逃脱不了他的法眼。后来他问我想要什么书,尽管从他那拿,可以不用还他。经过一番考虑,我准备借他收藏的原版经典英文教材《The Geology of Earthquakes》和《Paleoseismology》去扫描复制。我早就记住了这两本书在书架上的准确位置,当得到他的准许之后我迫不及待去书架上取书,可邓老师偏不让我这么干,他一定要从办公椅上起身前往书架然后抽出那两本书亲自送到我手里。邓老师嘱咐我要好好做研究,别怕暂时落后他人,要持之以恒坚持下去。他以自己在几乎零基础的情况下跨行从事活动构造研究的经历来鼓励我。
邓老师的诸多优良品质是我学习的榜样,比如,他那种乐观的心态、求真务实和顽强拼搏精神。他那乐观豁达的精神从自然爽朗的笑声就能听出来。我时常听到地震局系统内同行如此描述邓老师的代表性工作:“海原断裂填图工作做得很扎实,特别经典……”我只是从博后期间才开始关注国内的活动构造研究,由于研究区域的差异,我对邓老师的这部分工作了解并不多,但大致能想象邓老师那些代表性工作是多出色,也能部分地体会到邓老师曾经为此付出过太多心血。
很遗憾我无法见到邓老师最后一面。我只能牢记邓老师当年的教诲和鼓励,任凭世风变幻,坚守原则,做出一流的成绩!
邓老师一路走好!
刘绍卓
2018年11月8日
沙特阿拉伯图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