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博士后导师简介
  • 陈 杰,男,1966年生,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先后赴德国波茨坦大学地球科学研究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和戴维斯分校、瑞士洛桑大学作短期学术访问,并与这些研究机构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2012-2013作为高级研究学者赴美国加州大学Santa Barbara分校访问。现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新构造年代学实验室主任,地震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一直从事新生代构造、新构造、活动构造、第四纪地质及其年代学、构造地接待貌、断层相关褶皱、工程地震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致力于:1.青藏高原周缘及邻区主要造山带如帕米尔、昆仑山、祁连山、天山、龙门山新生代再造山作用的时间、幅度、变形方式、变形分布及其与地震活动、环境变化、地表过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2.第四纪沉积物释光测年方法及其应用研究;3.释光-电子自旋共振低温热年代学研究;4.古地震年代学研究;5.岩石暴露面测年研究;6.大震地表破裂带研究。

    电话:(010)62009093  E-mail:chenjie@ies.ac.cn


  • 陈建业,男,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荷兰乌德勒支大学博士。2006年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学理科基地班,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构造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9年,于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参加工作,2011年、2013年前往荷兰乌得勒支大学进行学习交流,2015年3月获得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地质学博士学位,专业方向高温高压实验。2015年至2021年1月在乌特勒支大学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重点开展天然地震断层稳定性和诱发地震的实验研究。

    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 1)诱发、触发地震发生及破坏机理,2)地震断层摩擦本构关系, 3)断层带的物理化学性质包括极低渗透性,以及4)地震成核及破裂扩展过程的实验研究。在国内外核心学术期刊发表论文近50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在EPSL、JGR、GRL、 Lithos和Tectonophysics发表SCI文章近20篇。近年来参与国外多名博士研究生项目,辅助培养博士研究生3名(8篇第二作者SCI论文)。目前ResearchGate 指数30,H-index 16,引用600多次。作为核心成员成功组织第7届GeoProc国际会议。积极审稿人,长年为Nature Comm., JGR, GRL, EPSL,Tectonophysics等主流期刊及一些基金审稿。目前为Solid Earth杂志“地震过程多物理场耦合专辑”的特邀编辑。参考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Jianye_Chen2/research